伺服系统汇川称王,PLC 系统西门子称霸:自动化市场中外博弈

市场现状:分层竞争格局明显,中外品牌各占一方

根据最新市场数据,工业自动化各细分领域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市场格局。在伺服系统市场中,汇川技术以32.0% 的份额遥遥领先,成为绝对的市场领导者,而西门子仅占9.2%,其他品牌合计占据58.8% 的市场份额。这一数据表明,在伺服系统领域,国产品牌已经实现突破性发展,成为市场主导力量。

图片

低压变频器市场则呈现三足鼎立态势:汇川(22.0%)、ABB(16.9%)和西门子(15.2%)成为主要玩家,其他品牌合计占45.9%。汇川作为国产代表,在这一领域也已经取得领先地位,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图片小型 PLC市场仍然是西门子的天下,占据42.3% 的市场份额,其他品牌合计占57.7%。这表明在基础控制领域,国际品牌仍然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客户粘性。

图片中大型 PLC领域,西门子以44.2% 的份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欧姆龙(9.6%),三菱(7.1%)和罗克韦尔(5.7%)和跟随其后,其他品牌合计占33.4%。汇川和基恩士也在这一领域有所布局,但市场份额仍待提升。

图片工业机器人市场最为分散,其他品牌合计占62.8%,埃斯顿(10%)、发那科(9.5%)、库卡(9.5%)和汇川(8.2%)位居前列。这表明工业机器人市场尚处于群雄割据阶段,格局未定。

图片

2  深度分析: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但高端领域仍有差距

从数据中可以清晰看出,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在伺服系统和低压变频器领域,以汇川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已经实现市场引领,这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性价比优势:国产产品在保持相当技术水平的同时,价格通常比国际品牌低 20%-30%,这对于成本敏感的中国制造业具有极大吸引力。

服务响应速度快:本土企业能够提供更及时的技术支持、更灵活的定制化服务和更短的交付周期,更好地满足中国制造业快速迭代的需求。

政策支持力度大:在国家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可控战略背景下,国产工业自动化产品获得更多应用机会。

然而,在技术壁垒更高的 PLC 领域,特别是中大型 PLC 市场,国际品牌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西门子在这一领域的优势明显,其44.2% 的市场份额体现了其在复杂控制系统方面的深厚积累和技术优势。这表明在高端工业控制领域,国产品牌仍需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3  未来趋势:智能化、集成化与生态化竞争

未来工业自动化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

智能化升级加速: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成熟,工业自动化系统正从简单的执行控制向智能决策演进。未来的自动化系统不仅能够执行指令,更能进行数据分析、预测维护和自主优化。

集成化解决方案成为主流:单一产品竞争将逐渐让位于整体解决方案竞争。如汇川从变频器、伺服系统向 PLC、工业机器人延伸,构建完整产品线,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生态化竞争格局形成:工业自动化市场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竞争,更是生态竞争。西门子凭借其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栈能力构建生态系统;汇川等国内企业则通过深耕行业解决方案,构建行业生态。

4  国产品牌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国产工业自动化品牌已经取得显著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核心技术亟待突破:在高端芯片、实时操作系统、精密算法等基础技术领域,国内企业与国际巨头仍有较大差距。

品牌影响力需提升:在高端市场和跨国企业客户中,国际品牌仍然享有较高的信任度和品牌溢价。

人才储备不足:高端研发人才和跨领域复合型人才短缺,制约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然而,国产品牌也面临历史性机遇: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市场需求增长;自主可控战略下的政策支持;新技术变革带来的弯道超车机会。

结语:格局未定,机遇犹存

工业自动化市场正处在变革的前夜。一方面,在伺服系统、变频器等领域,国产品牌已经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另一方面,在高端 PLC、工业软件等领域,国际品牌仍保持较强优势。未来市场竞争将不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技术实力、产品生态、行业洞察和服务能力的综合竞争。

对于国产品牌来说,既要巩固在中低端市场的优势,也要勇于向高端市场进军;既要保持性价比优势,也要提升品牌价值;既要深耕本土市场,也要具备全球视野。只有如此,才能在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格局重构中占据有利位置。

图片

2025年11月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