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产线大姐递扳手:比懂编程更重要的是懂人情
引言
深夜,刺耳的警报撕裂了车间的宁静。一条价值不菲的进口产线骤然趴窝,PLC 程序在我眼前闪烁的故障代码显得冰冷而模糊。我这位自诩精通多种 PLC 编程语言、熟稔复杂控制逻辑的工程师,此刻竟束手无策。空气里弥漫着焦灼与尴尬。
“张工,你瞧瞧是不是那个‘大块头’后面那个小阀门?”当班的操作组长老陈大姐,指着庞大设备深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地方以前也爱卡,冷水机启动时尤其容易憋住气。”
我半信半疑地挤进去,果然发现一个小小的气动阀动作异常。递扳手、调整、复位——机器竟奇迹般地重新轰鸣起来。那一刻,扳手传递的温热感比任何一行完美代码都更深刻地烙印在我心上。它无声地宣告:在工业现场复杂的生态中,最精妙的算法,有时竟不敌一句朴素的经验提醒。
1 PLC 工程师的角色与责任
作为一名 PLC 工程师,我们的核心任务是确保生产线设备的稳定运行。这不仅仅是编写程序和调试机器这么简单,更多的是要保证设备的持续性和效率,处理设备的故障,优化生产流程。然而,在这些工作背后,我们更需要了解一个问题——设备和程序并非孤立存在,它们是由人来操作、调试和维护的。工人、技术人员、甚至管理层的需求与情感,也都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
2 技术与人情的关系
在 PLC 的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与各类人员打交道,其中产线的“大哥大姐们”尤为重要。这些工人往往拥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但可能对新技术、新设备了解较少。如何与她们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我们工作成功的关键。
尊重经验:
许多产线工人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她们了解生产线的每一个细节。作为 PLC 工程师,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依赖理论知识或编程技巧,而是要学会倾听这些“大哥大姐们”的意见和建议。她们的直觉和经验往往能在某些方面比新技术更加准确。
理解需求:
工人们的需求不仅仅是设备能运行得更好,有时,他们更关心的是设备能否帮助他们减少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在我们调试设备或改进生产流程时,要深入了解这些需求,不能忽视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技术改进能够切实解决他们的痛点。
3 以人为本:如何在工作中处理人际关系
信任的建立:
信任是团队合作的基础。在 PLC 工程师的工作中,信任的建立尤为重要。与产线工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要做到的是真诚,尽量避免过于官方化的沟通方式,注重人际关系的建设。一次和蔼的问候、一句关心的问话,能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耐心与细心:
在产线调整和调试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突发的状况或是工人提出的技术难题。这时,耐心和细心尤为重要。无论问题多么复杂,我们都要耐心地倾听工人的需求,并且尽最大努力提供解决方案。如果某项操作或技术难度较高,我们要细致地指导她们,并帮助她们理解操作流程。
4 “递扳手”的智慧:人情练达即生产力的实战法则
融入现场:
-
“蹲下来”交流: 主动走出空调房,深入产线。交流时,放下电脑。一句“李师傅,您看这情况可能是什么原因?”比十句命令更有效。
-
尊重经验,哪怕它不“科学”: 操作人员口中的“这机器每到换季就犯毛病”、“那个按钮不能按太快,否则容易死机”,往往是无数次实践中提炼出的宝贵线索。即使其表述不专业,也应耐心倾听、深入探究背后的物理或控制逻辑原因。
-
“搭把手”的力量: 看到操作工在费力地清理切屑、更换沉重的模具,适时搭把手递个工具。这微小的举动传递的尊重与认同,远胜千言万语。正如标题所示,“递扳手”是融入的象征。
说“人话”:
-
翻译专业术语: 将“阀岛通讯超时”解释为“控制气阀的那组信号可能断了,像是电话打不通”;将“编码器反馈异常”说成“机器自己计数错乱了”。用对方熟悉的事物作类比。
-
善用可视化工具: 在 HMI 报警信息旁,添加简明的处理建议图示(如指向具体位置的设备照片或简笔画)。复杂的逻辑图,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在打印稿上圈出关键路径。
-
积极倾听,确认理解: “王姐,您是说早上启动时,听到这里发出‘咯噔’一声响之后才停机的,对吗?”复述确认,避免信息偏差。
成为“自己人”:
-
记住名字与习惯: 记住关键操作工、维修师傅的名字和倒班习惯。一句“张师傅,今天夜班啊?辛苦了!”,瞬间拉近距离。了解他们习惯的操作方式,在优化程序时予以考虑。
-
共享“小胜利”,共担责任: 问题解决后,公开肯定提供关键线索的操作人员:“多亏刘姐提醒我们检查那个过滤网!” 出现失误,勇于承认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而非推诿。
-
关注“人”的需求: 程序优化是否让操作更繁琐?界面报警是否足够清晰,避免在紧张时刻误读?小小的改进,如调整操作屏按钮位置使其更符合人体工学,能极大提升好感与配合度。
赋能一线:
-
基础培训,授人以渔: 组织简短实用的培训,讲解设备基本原理、常见报警含义及安全复位步骤。让操作人员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
鼓励反馈,开放通道: 明确告知一线人员,任何异常观察、操作不便之处或改进建议都受到欢迎。设立简便的反馈机制(如现场联络本、微信群)。
-
让改进“看得见”: 当一线人员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并带来效益时,及时公开反馈和感谢,让他们感受到价值的实现。
5 技术与人情的平衡点
在 PLC 工程师的工作中,技术与人情的平衡至关重要。我们不能仅仅依赖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也不能忽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理解。通过加强与工人的沟通,了解她们的需求和困难,我们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还能为公司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工作氛围。
结语
PLC 工程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编写代码和调试设备,更是一个与人合作的过程。在与产线工人共同工作时,懂得人情、懂得尊重、懂得倾听,往往能够事半功倍。通过与人建立信任,充分理解和关注她们的需求,我们不仅能解决技术问题,更能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记住,给产线大哥大姐递扳手的那一刻,才是最能体现技术与人情相辅相成的时刻。
2025年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