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 绘就“未来工业”蓝图 构建“数字+绿色”新生态
什么是“未来工业”?“未来工业”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孕育哪些新机遇?从传统工业到绿色智能制造,再到“未来工业”,企业该如何转型?面对这些问题,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拥有187年历史的施耐德电气,在亮相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之时,给出了精彩的诠释。
01 四大关键词诠释“未来工业”蓝图
无论是数字化转型,还是绿色智能制造,施耐德电气都是行业的先行者及赋能者。此次2023年工博会,施耐德电气以“数字化加速,迈向更可持续的未来工业”为主题亮相展会现场,推出了“未来工业”这一创新概念,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何谓“未来工业”?施耐德电气表示,未来工业可以通过几个关键词诠释,那就是开放、高效与韧性、可持续、以人为本。
开放,包括开放的下一代自动化系统、开放的架构、开放的心态,以及开放的生态合作,借此企业能够保持与时俱进;高效与韧性,是指借助数字化工具,不断提高生产与运营韧性,让业务更加稳健、灵活和高效节能,从而能够从容应对来自上下游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可持续,要想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业软件、自动化系统和能源管理缺一不可;以人为本,则是通过新兴技术,赋能工业从业者,强化人的能力,帮助他们摆脱重复性操作,从事更安全、更高效、更具价值的工作。
02 迈向“未来工业”的两大战略引擎
那么,传统工业该如何迈向未来工业呢?施耐德电气提供了“数字化加速”、“可持续发展”两大长期战略。其中,数字化加速,可以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内的流程效率,包括生产效率和能源效率,减少企业损耗,同时在全流程和全范围内,实现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优化,最终赢得市场先机。可持续发展则是企业实现“双碳”目标与塑造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一环。双碳战略背景下,中国企业迈向碳中和之路,往往面临成本、技术、效率等难题。施耐德电气实践显示,通过能源与自动化的融合,对工艺性能与能耗进行整合管理,便可帮助企业在提高生产稳定性的同时提高能源效率。
对工业企业而言,数字化加速和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数字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可持续发展为数字化提供了新的舞台和发展动力。有“数字化加速”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引擎加持,无疑将助推企业加速转型并迈向未来工业。而施耐德电气也将不遗余力,以全面的数字化加速能力与经验,助力企业迈向更加可持续的未来工业。
03 构建面向“未来工业”的一流供应链
经过了疫情几年,包括施耐德电气自己在内,很多的供应链企业,都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针对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供应链管理挑战,施耐德电气给出了供应链转型的“良方”——遵循精益、韧性、绿色、数字化四大趋势,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一流供应链”。
精益是指企业需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减少或消除工业全过程中的各种浪费,提升自身竞争力,精益是保证供应链高效运营的基础。
韧性是指供应链在遭受冲击时拥有快速复原的能力,是供应链稳定运行的保障。
绿色是指供应链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
数字化则是贯穿供应链精益、韧性建设以及绿色转型的有力工具,在保障其高效稳定运行的同时,也让供应链变得更加“聪明”。
04 供应链管理的先行者及赋能者
施耐德电气一直视供应链管理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在全球近200家工厂和100个物流中心,包括在中国的22家工厂和7个物流中心,都采用领先的精益生产部署策略——“施耐德电气绩效管理体系 (SPS)”,持续改进所有生产过程和业务流程。此外,基于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部署多样数字化运营系统,施耐德电气中国工厂整体生产效率提升8-10%。
此外,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65家“零碳工厂”,在中国拥有 17家“零碳工厂”,15家被工信部认定的“绿色工厂”和12家“碳中和”工厂。除自身实现碳中和外,施耐德电气还承诺2040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的碳中和,2050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净零碳排放。目前,已打造了涵盖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交付、绿色运维的端到端绿色价值链。
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先行者及赋能者,施耐德电气还积极带动产业链共同减碳。施耐德电气曾于2021年发起供应商“零碳计划”,旨在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全球前1000位供应商到2025年在运营层面减碳50%,其中包括中国230家核心供应商。目前,施耐德电气已帮助全球“零碳计划”供应商平均减碳20%。中国供应商更是平均减碳21%。
“思变”一直融入在施耐德电气的血脉中,从绿色智能制造到“未来工业”,它的每一次跃升,不仅有自身雄厚底蕴延续而来的力量做支撑,更源于其对外开放的合作态度。多年来,施耐德电气致力于打造一个共创共赢、合作共生的工业新生态,此次在工博会现场全方位展现自身软硬兼施的综合实力的同时,也让更多工业企业深入了解到施耐德电气的数字化技术专长和可持续发展经验。展望未来,施耐德电气期待与更多工业伙伴携手,共同谱写开放、高效与韧性、可持续、以人为本的“未来工业”。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