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发布2014财年及第四财季财报,同期宣布裁员6000人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4年8月16日,思科发布了2014财年及第四财季财报,同期宣布裁员6000人。但是,很多人据此想当然认为,这与中国的安全政策有关,甚至说,这与华为和中兴的市场竞争有很大关系。其实,这很扯!
思科裁员的三个真原因
从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思科的业绩并没有太大的变化:2014年7月26日的2014财年第四季度业绩显示,思科的净营收为123.5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4.17亿美元下滑0.5%;净利润为2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3亿美元下滑1%。整个2014全财年,思科营收为471亿美元,比上一财年的486亿美元下滑3%。
虽然同期在中国的收入确实下降了20%以上,但是,中国区的收入在思科的总收入中只占据不到5%,就算全部丢掉对思科的影响也并不大。实际上,在过去一年当中,思科来自巴西、俄罗斯、中国等多个重要新兴国家的收入都下降了20-30%,但是对思科的影响并不算大。以2014年年报计,其来自美洲(美国为主)、EMEA(欧洲为主,中东和非洲为辅)、亚太及其他地区的收入分别约为278亿美金、120亿美金、73亿美金,仅美国本土和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收入就占据其约80%的市场。这与思科的客户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它的主要受众是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而欧美日企业最重视企业信息化,采购的路由器、交换机、数据中心产品数量最多,自然是思科的主战场。
那么,思科裁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首先,这是思科惯常的新陈代谢举措。在过去四年当中,思科累计裁员超过1.7万人,特别是在2011年也曾一次性裁员6500人。但是,同期,思科的总人数还是增加了约3000多人,说明招聘的比裁撤的人要更多。通过这种方式,更利于保持企业的健康,将业绩不佳的部门和个体淘汰掉。
其次,这不是说意味着思科不受到市场挑战,而是说思科的挑战主要来自美国自身的竞争对手。比如,亚马逊、谷歌、微软等都在通过各种方式进军云计算领域,相比之下,思科的云计算就显得比较尴尬了。思科主要仍然以卖设备的方式生存,2014年其路由器、交换机两大发家产品占比仍然高达半数,而被寄予厚望的数据中心业务只占据6%的市场份额,无线通信只占据5%,服务占比保持了23%左右,也提升不够迅速。
第三,股东利益。因为如上原因,导致思科几年来的营收都步入一个瓶颈期,提升利润的逻辑就是裁员以降低成本,甚至通过巨大的现金流回购股票,以提升每股收益。事实上,这二者密不可分。
所以,当华为、中兴进入美国的时候,思科也许确实是背后的推手之一,但是究其实美国政府是主导力量;而今天,思科在全球的裁员,首要的原因却非政治,更可能是企业自己的经营需求——二者经常被混为一谈。当然,这不是说“一点无关”,如果在中国的团队大幅裁撤,说明其对中国市场确实不抱有更多期待了,这很正常,但非主流。
资本家的逻辑与美股关系
由于上述第三个原因,我们却能发现另一个相对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公司业绩并没有改善,但是标普500指数一直在上涨?
以思科为例,我们发现:截至2014年7月26日,从开始实施股票回购计划以来,思科总共以约884亿美元的总价回购和收回了43亿股普通股。通过回购和注销,思科虽然整体业绩增速不快,但是它的每股收益却在不断提升,至少是以比业绩本事更快的速度提升。
思科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钱伯斯说:“我们在一个艰难的环境中实现了良好运营,获得了我们历史上最好的季度非GAAP每股收益”。实际上,通过股票回购和红利派发在本财年思科向股东回报了创纪录的133亿美元。换言之,并非所有的股票收入都来自于股价上涨,还可以来自于股票分红;即使是股价上涨,也未必都来自于总利润提升,还可以来自于缩股导致的EPS上涨。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巴菲特买入IBM看起来也并非持股待涨,而是看重它不断的股票回购计划和分红计划;而强硬如苹果者,在乔布斯去世后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分红和回购。据估算,在2013年中,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500家成分股公司共回购了超过4000亿美元股票,这对股价的上涨有很大的帮助。
这就是资本家的逻辑,与裁员别无二致,最终都是服务于大股东;在苹果高速增长的时候是不可能使用回购这样的政策的,谷歌、FACEBOOK当然也不支持这种政策,因为它们着眼未来、大力投资,而不是急于变现,这同样也是资本家的逻辑,因为,这样才能价值最大化;与此相似,最近美国运营商大肆兼并以减少竞争、增加利润率,不少美国药企把利润转移到国外、或在海外收购以达到避税目的……这些都是资本家的逻辑。
近期,我们看到,不但苹果、微软、思科们利润增速在减缓,而且还在裁员降低成本,且回购数量似乎在减少,加上QE逐步退出,这是否意味着美股将要见顶呢?大约在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