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倒闭潮已悄然开始 九大行业现状盘点
让国人引以为豪的“Made in china”曾带领中国走在世界前沿,中国制造一度曾是中国经济发展引擎巨擘。而如今,一方面,一些东南亚国家正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抢夺中国成本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原本在华生产的外资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投资优势正在消失,“前后夹击”成为了当前中国制造的无奈现状。
中国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预览指数(PMI)再创新低,降至47.1,创09年3月来最低,为连续第六个月低于50.0的荣枯临界值,显示中国制造业运行进一步放缓。PPI继续大幅度下滑,工业企业的利润被进一步压榨。7月铁路货运量暴跌10.9%,发电量大跌2.8%。多项数据都显示,制造业危机越来越严重了。
制造业的内忧外患
根据公开报道,目前,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耐克、富士康、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也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
中国欧洲商会去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13年在华裁员的欧洲公司比例从2012年的10%升至16%;2014年有24%的公司在中国削减成本,高于2013年的22%,而裁员正是外企在华成本削减行动的一个常规选项。
韩国有关机构去年1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华新设法人的韩国企业2006年为2294家,2008年为1301家,2010年减至901家,2013年减至817家,2014年上半年进一步锐减到368家。这一数据从2006年至今减少了将近9成。
现在让我们逐个看看9大行业现状:
钢铁—破产门
2014年绝对是钢铁行业值得注脚的一年,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钢铁业将从这一年开始集中爆发企业破产事件。事实也正是如此。
自今年3月18日,曾经位列民企四大金刚之一的钢企全面停产,拉开今年钢企破产门序幕以来,然后陆续几家钢企加入“破产门”梯队,而这些钢企都曾是当地数一数二的行业龙头企业。资金链破裂,成为这些钢企最致命的伤口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山西的一家钢企,几乎每个生产环节都有资金问题。在这之后的6月30日,地处小兴安岭的某钢企因为拖欠员工工资被揭开了破产危局。破产门延续到西南。7月3日,位于西南地区的一家钢企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公司实施“司法重整”,而公开资料显示,所谓的“司法重整”也是为了解决资金问题。
据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钢铁企业总资产负债率已接近70%,重点钢企中,不少企业负债率在90%以上。工信部政策司副司长苗长兴则表示,中国钢铁行业负债总额约3万亿元。
自2002年开始,中国钢铁产能、产量不断攀高,2013年中国粗钢产能超过10亿吨,实际需求不足8亿吨,而今年中国粗钢产能预计达10.7亿吨。近5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一直在80%以下波动,产能过剩情况严重。大量过剩产能导致钢铁行业利润将长期低迷。
当前,中国已经处于经济转型期,钢材需求的增长已经放缓,而世界经济又处在一个缓慢的恢复期,所以,无论从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来看都是供给大于需求。
同时,由于钢铁设备的制造能力、强大的施工力量,以及投资成本的大幅降低,钢铁行业已从“难进难出”的产业变成“易进难出”的产业,这使得快速增加钢铁产量的能力大大增强,即使市场出现需求增长的苗头,也会迅速被已形成的产能及新增的产能填满。而这样的困难时期恐怕要持续5至10年。
造船
东中部多省实地调研发现,造船业产能过剩现象仍未有效缓解,局部地区一些传统造船重镇景象凋敝。
自2004年中国造船业进入黄金时代以来,中国造船厂的数量便开始飞速增长。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全球造船业浇了一桶冷水,我国造船业更是难以逃脱。受全球造船市场持续低迷影响,中国去年开始出现造船企业破产倒闭潮,民营船厂首当其冲。全国倒闭的船厂已有上千家,其中很多是由于资金链断裂。
当前我国造船企业的生存状况可概括为:1/3企业生产难以为继、1/3企业不死不活、1/3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维持正常状态。
造船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融资难”影响更甚于“订单荒”,往往成为压垮船厂的最后一根稻草。
电子-外迁+倒闭
春节前夕,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限期离厂。
2015年2月,微软计划春节前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该工厂近期正加快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同时,位于北京的微软诺基亚工厂也将同步关停。此次诺基亚东莞和北京工厂裁员共计9000人。
2014年12月5日,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宣布倒闭,随后联建的兄弟公司,位于东莞的万事达公司和联胜公司相继倒闭,三家公司累计员工人数近万人。几乎是同时期,位于苏州的诺基亚手机零部件供应商闳晖科技也宣布关门停产。1月,手机零件制造商东莞市奥思睿德世浦电子科技老板欠债1.35亿元跑路,400员工失业。
从事杂牌手机制造的东莞兆信通讯因资金链断裂倒闭,1000多名员工失业,董事长高民自杀。
上半年,金仁宝、三星加快撤离步伐,伟创利远赴美国设厂,富士康大举进军印度。下面列举几家最具代表性的电子2015年7月份的营收情况:
从环比来看,营收几乎全线下跌。
房地产
今年以来爆发多起中小房企倒闭、老板跑路的事件。而随着市场调整进入深水期,融资渠道有限的中小房企市场风险加大,或成为大房企并购的对象。“明年楼市可能迎来最困难时期。”这是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提出的观点。
初步预测,包括今年在内的未来三年将是房产市场最困难的时期,会有大部分的中小房地产商面临破产倒闭。
此外,也有分析称,未来5年,房地产企业数量将可能减少三成,其中减少的企业以中小房企为主。业内人士认为,大量中小房企被淘汰出局的情况难以避免,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正加速提升,大型房企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逐步增强。
快消品-下滑
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上半年,贝因美、三元股份、科迪乳业业绩同比下降。蒙牛营收微降,伊利增长速度也出现下滑。汇源果汁虽然营收增长,但却录得亏损。娃哈哈、可口可乐、双汇、雀巢、康师傅等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
食品饮料作为人们的基本需求,销售量稳如磐石自不必说。但在人们收入大减,财富被房地产绑架的今天,日化用品行业就没那么好运了。一家入华十六年的世界五百强化妆品公司的员工透露,该公司今年全国销售第一次连续五个月出现十个点以上的下滑,利润下滑更在二十个点以上。而给外资化妆品企业提供包装的深圳通产丽星,继去年首现亏损后,今年上半年营收和利润再次狂跌,日化用品的行情之差可见一斑。
家电-空调零售下降27%
上半年,国内空调市场受天气、经济下行、房地产低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空调销量甚至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综合各电商(天猫,苏宁易购、国美在线、京东),量贩店(国美、苏宁),以及各专业店(传统经销商)的前三季度销售数据(9月份未统计,但就空调行业,15财年已结束),来看,整体空调行业实际零售额下降27%。
下半年,空调进入淡季,特别是二线及以下城市房地产陷入冰封,2015年上半年空调市场需求下滑幅度将出乎意料的加大。空调如此,其它家电也好不到哪儿去。
纺织-巨头破产
2015年5月,纺织巨头庄吉集团宣告破产,华东纺织大鳄宝利嘉集团老板欠债跑路,前不久,曾经风光无限的100年纺织老厂济南国棉一厂也破产了,另一家世界五百强浙江红剑集团也传出破产倒闭的消息。
服装业行业则内外交困,一方面内需断崖式下跌,大批服装老板拖欠工资跑路。另一方面,大量外单流向东南亚等人工成本低廉的国家。优衣库、无印良品、青山商事、利丰、东京STYLE、Honeys都在加快向东南亚转移订单。
从08年开始,港台鞋业就开始了大逃亡。台湾宝成、绿洲鞋业、华坚集团、赐昌鞋业等巨头早已在海外站稳脚跟,接下来便是全盘东移。不仅是珠三角,在浙江温州、福建晋江等制鞋基地都在转移或关闭。由于人工成本、厂房租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大量中小鞋企成片倒闭。
汽车-配套、服务业惨淡
2015年7月,全国汽车销售150.30万辆,环比下降16.64%,同比下降7.12%。环比自4月以来连续 4个月下降,同比继5月后连续3个月下降。今年1~7月,汽车销售1335.33万辆,同比增长0.39%,整体汽车市场已接近零增速状态。
从整个汽车行业上半年的运行情况看,全行业14549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已达2281家,比上年同期的1996家增加285家,增幅为 14.28%。虽然主营业务收入为34762.27亿元,增长幅度为3.84%,但同时主营业务成本也高达29092.58亿元,增长幅度为4.94%, 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速度。
整个汽车行业销量不容乐观,主营业务收入微增长、利润总额负增长……从而,使得不少曾经红火一时的相关行业面临大量亏损,甚至倒闭的局面,其中,尤为项目的是汽车配件、以及汽车经销企业。
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约有90%的汽车经销商处于亏损中,据预计,未来有可能全国30%的经销商会倒闭。而目前全国的汽车4S店约有20000家,如果这一预判成真,未来全国倒闭的汽车4S店将达到6000家。
LED—是非多
价格战、渠道战、专利战让LED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企业战战兢兢,而破产、倒闭潮、跑路门更是闹的"满城风雨",人心惶惶。
一些LED企业有惊无险地从危险气氛中解脱,然而有些企业却并没有那么"幸运",接二连三地倒在LED行业狂风大浪中,最后不得不宣布破产,或者成为"跑路一族"。
有专家测算,如全国4亿多家庭,每个家庭仅使用3只LED节能灯,至少有300亿元的市场规模。然而,准备饱餐一顿的LED相关企业,却没能吃到香喷喷的“大蛋糕”。
广东是中国LED照明产业的第一重镇,但是这个新兴产业还没有完全崛起就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一方面是深圳已有四家亿元级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面临倒闭,另一方面却是大量投资仍在蜂拥而至。热炒之下,LED产业注定将在煎熬中继续挣扎。
LED市场已经出现明显分化,有部分厂家“吃得比较饱”,另外的境况比较惨淡,大半年过去几千万元的订单都不到,不少前几年和大厂抢单的中小企业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在当前竞争空前激烈的LED行业,技术和产品创新不只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实际上已经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2012年深圳愿景光电就是因缺乏核心技术创新的LED产品而突然宣布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