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刘涛谈工业4.0

编者按

在互联网化从靠近消费者一段的服务零售业逐渐逆推至生产领域的工业制造业,这个时候需要的恰恰不是互联网大佬那种唾沫满天飞的炫酷词汇和各式炒作,反而是真是懂得硬件生产规律,踏踏实实深入工厂车间开展最基础改变的互联网人。

我国的制造业虽然也有一些“大块头”企业,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为止我们的制造业还是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环节,技术含量不高,人力密集型居多,比如就自动化水平而言,目前我国每万名工人机器人拥有量为23台,而德国的这一数字为273台,日韩则是300台,整体落后发达国家水平,自动化尚未完成,智能化何以谈起?

由于自动化水平低,所以我们的制造业还是属于人力密集型产业,过去三十年靠着人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占领了中低端制造市场。这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工业4.0、智能工厂、智能物流等措施的目的就是解放人力,减少人工。

可想而知,我们这一个劳动力人口大国,政府到时候又该如何安置被淘汰下来的广大的劳工人员,就业率偏低自然会带来社会稳定的隐患。

再有4.0背后的核心就是德国人说的CPS(信息物理系统),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实现智能化转型。

这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自主研发技术一定要跟得上才行,我国的企业很多时候还是要靠进口先进设备、全自动生产线、以及高级机器人,如果依然是依托外部技术资源的话,我们的4.0充其量就是德国技术的出口市场而已。

抛去就业和技术能力这些基本因素,推动工业4.0的真正动力归根结底还是企业主们,如果与企业没有巨大的利益,无论政府如何呼吁鼓励,也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在南方沿海的很多出口加工型企业,正挣扎在金融危机后的寒冬中:企业倒闭,资本撤出。

这个时候要让企业主们投入巨资引进智能化的设备,而放着相对便宜的人力不用,怎么听都“不靠谱”。企业是追逐利润的,“高大上”的战略口号于生死存亡的切身利益相比,还是隔得很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了“互联网+”的计划,同时也提到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这几天,对于“互联网+”最热衷的基本上还是互联网企业,让大家感觉到互联网+其实就是微信+,淘宝+。这就容易产生一个错觉,就是仅依靠网络服务提供商就能够带领中国实现全面的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高。

显然,互联网企业先天的具备具备造势和宣传的基因优势,但如今,在互联网化从靠近消费者一段的服务零售业逐渐逆推至生产领域的工业制造业,这个时候需要的恰恰不是互联网大佬那种唾沫满天飞的炫酷词汇和各式炒作,反而是真是懂得硬件生产规律,踏踏实实深入工厂车间开展最基础改变的互联网人。

国内企业不宜过度炒作

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练好内功,德国工业是站在3.0的门口才谈4.0,而我们自身的发展水平还层次不齐,少数大企业完全可以跟进4.0的步伐,以此带动行业整体的进步,但这不等于说还有大部分的中低端企业也可以实现产业升级“大跃进”,西方工业国百年走过的路,我们可以缩短时间,但无法跳级。

现阶段,国内企业不宜过度炒作“工业4.0”,更不能把这种舶来品变成另一个“互联网思维”,总是梦想着手握此利器,便可一步登天,赶英超美,成为一种浮躁的商业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