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亿元PSI被收购 生产现场实时节拍数据将收“现场数据税” 窗口期仅两年 国产替代刻不容缓
10月18日,美国华平投资(Warburg Pincus)以每股45欧元、总计7亿欧元的价格,对工业软件厂商PSI Software SE发起全面要约,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从公开市场退市。
华平的收购中提到:退市后将“加速云原生与AI产品化,并寻求与战略伙伴的深度数据合作”。PSI将可能被重新包装成一家以数据订阅为核心的工业AI平台,估值模型从传统软件12倍EV/EBITDA切换到SaaS的8-10倍市销率,2028年前后重新上市或打包进SPAC,估值目标至少翻三倍。
“电厂调度算法”与“工厂排产算法”的拥有者——PSI
PSI Software SE是全球生产、能源、物流优化软件解决方案的知名提供商,为能源管理(气、油、电、热、能源交易)、生产管理(原材料开采、金属生产、汽车、机械工程、物流)、交通和安全基础设施管理、开发和集成完整的解决方案。
安赛乐米塔尔捷克钢厂的热轧计划板、奥迪匈牙利发动机工厂的排序终端、波兰LPP时尚集团24小时发货的立体库,甚至德国E.ON电网的分布式光伏群控,背后都是PSI的算法引擎。
西门子、达索、PTC与PSI的深度捆绑
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将工业软件和数字孪生的地位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西门子100亿美元吞下Altair,把仿真AI装进Xcelerator;达索连续收购Contentserv和Ascon Qube,补齐商品数据与软定义自动化;Cadence用27亿欧元把MSC Nastran收入EDA版图;PTC买下IncQuery,为云原生工程数据铺路。他们在不断垒高上游“设计—仿真—数字孪生”城墙的同时,都默契地把下游“现场层”留给了PSI——毕竟钢铁MES、仓库AI路径、电网调度是苦活累活,利润薄、交付重。
三十年里,PSI把“组合优化+工业AI”写进出钢节奏、堆垛机路径、碳排曲线,把“计划—执行—物流”做成闭环,让产线像操作系统一样可调度、可预测、可热更新。全球能做这件事的独立软件商,原本只剩PSI,如今名单归零。
“现场数据税” 窗口期仅两年
曾经PSI的APS、MES、WMS承诺“与任何PLM双向集成”,退市后是否继续开放、按什么单价开放,将由一家华尔街私募说了算。
西门子的Opcenter、达索的Delmia、PTC的Windchill都已收到风:2026年起,调用PSI实时节拍数据可能按产线、按小时、按次计费——工业软件第一次出现“现场数据税”。
国内钢铁、汽车、电子、时尚行业的PSI用户不下三百家,多是2008年后引进的世界级制造项目。当时合同一签二十年,源代码托管给第三方,本以为高枕无忧,如今却面临“授权不可续”的灰色地带:退市后PSI若全面转向订阅制,老用户要么一次性买断云化升级包,要么接受每年上涨20%的SaaS租金。某华东特钢集团信息化部测算,若按产线公里数计价,五年新增成本相当于一条连铸机产线。
国内能做钢铁MES的厂商有宝信、中冶赛迪、金恒等;能做高级排程的有上海智造、兰光创新、用友、鼎捷,但算法深度、行业Know-how、海外交付体系与PSI仍有代差。工信部2024年启动的“产业基础再造”专项已把“高端MES/APS工业内核”列入攻关清单,可真正落地需要现场、数据、时间。华平把PSI退市节奏卡在2026年二季度,意味着国产软件最多还有两年“并行验证期”:要么在两年内跑出同等优化率,要么接受外资订阅税。
2025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