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自动化外企在华的出路在哪里?
当前国际自动化外企的状态用一个字概括就是“难”,其艰难程度不言而喻、也无法言喻,问题的严重性在此便不再赘述,直接谈谈如何破局。曾经那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如今正逐渐被国内用户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价格高、货期慢、本地化服务差”等诟病理由。
其实,不少外企早已察觉到这一问题,并早早开始布局本土制造,例如西门子在成都、施耐德在上海均设立了生产工厂;不过,更多外企选择的是本土化服务的形式,这种方式成本低且沟通和执行效率高。而此次,我们又看到一家传统欧洲企业——贝加莱在华推进了本土化战略。
本地化战略是基础
中国政府正在鼓励外企在华建立工厂和技术中心,利用在华的人才和全产业链,构建一个敏捷而有力的公司核心基地,可以产品输出可以辐射东南亚甚至全球。贝加莱通过利用本地供应链资源,有效降低了原材料采购成本,缩短生产与市场的距离,减少产品交付周期。如贝加莱ACOPOSinverter D57/D57 Plus国产化变频器,过去进口需数月,本土生产后缩短至数周,极大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
图 ACOPOSinverter D57/D57 Plus
其实这一点看来双赢的策略,既降低大量成本,无论是人员还是材料,又加强公司在本地化的能力,比如更适合本地化的产品和服务,能和一些本地企业产生良性竞争。贝加莱近年来组建本土研发团队,深入了解中国制造业的特殊需求和行业痛点。同时,完善的本地化服务体系是国际自动化企业在华立足的保障。贝加莱建立售后服务网点,配备专业的技术服务人员,能快速响应客户的维修需求,提供定期的设备维护保养服务,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同时开展线上技术支持服务,通过远程协助解决客户问题。
本地合规的AI应用场景成为利剑
刚刚提到了外企本地化之路,另外一条外企在华之路就是能否在产品优先结合本地化合规的AI应用,这两年应该是AI爆发的元年。OpenAI和Deepseek的发力和角逐,让整个AI的生态为之疯狂,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AI的应用场景。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的自动化厂商都在往AI上靠,无论是否能靠的上,那叫一个生靠啊!工业应用从AI的分析,到AI的交互,能吹到PPT上是一个也不落下。但谁家能真的落实在产品实际功能上,相信谁家就能率先分得一份蛋糕,这个蛋糕实在是太大了,基本上可以容下全部工业自动化厂商和玩家,因为这个是改变和颠覆传统自动化模式之一。
这次小编看到贝加莱率先发布一款“M系列”AI产品,聚焦于解决工业用户实际痛点,具有“易用”、“安全”、“低成本”特点。MDoctor-机器医生是基于AI技术的机器预测性维护方案。在某制药包装企业生产设备的突发故障曾致生产线停机,损失巨大。引入MDoctor后,该方案通过振动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利用AI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前预测故障。MHelp-小贝同学则是为机器制造商提供的现场服务解决方案。在一家电子制造企业,新入职的操作人员对设备操作不熟悉,遇报警信息不知所措。MHelp集成AI加速卡和大语言模型训练的知识库,为现场人员提供在线语音交互和报警解析服务。操作人员只需通过语音描述问题,MHelp就能快速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还能提供相关的图纸和指导视频,帮助操作人员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缩短了设备故障排除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APC 4100工业PC
只能说大家都玩命冲进这个赛道,但对于AI的本地化合规也是这些国际自动化公司面临的一个挑战,我们都知道国际自动化公司都是优先使用OpenAI,那谁能率先使用国内Deepseek模型来服务中国企业和用户,这将是国际自动化在华一条出路。贝加莱率先探索使用Deepseek之类的开源模型服务中国企业和用户,与OpenAI相比,Deepseek之类的开源模型更了解中国市场的特点和需求,能够提供更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服务,且使用本土模型也符合中国的数据安全法规要求,降低了企业合规风险。
低碳、绿色、可持续、高集成化
中国在制造业全产业链的能力应该是有目共睹的,那我们看看中国制造业这几年发展势头,基本上就是打造一个低碳、绿色、可持续、高集成化的解决方案。低碳和绿色都是指在能源消耗和清洁能源上,而可持续是指一种对于产业来看是否是一个健康的发展模式,最后一个高集成度是一个国际自动化公司最应该看重一个点,因为未来传统制造业一定是采用高集成度,高智慧型的自动化系统。例如在很早我们看到集成电路的取代模拟电路,PLC取代外部继电器,DCS取代回路调节仪,那传统工厂自动化呢?现在传统的产线PLC+HMI+机器人控制器+机器人外设的模式,将会被MCR所代替,MCR就是机器人控制中心,是一台能够全产线、控制、算力、任务编排集成在的一台大家伙。
ACOPOS 6D和MCR系统
例如:贝加莱的以机器为中心的机器人(MCR)理念。MCR将机器人与机器控制器融为一体,通过同一软件进行无缝衔接编程。这一理念在多个行业展现出巨大优势。在能源行业,某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设备之间通信复杂,系统同步性差,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引入贝加莱的MCR解决方案后,企业实现了设备的集成控制,减少了控制器和HMI硬件的使用,降低了设备成本,系统的同步性得到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国际自动化公司现在真的很难,难到不得不开源节流,绞尽脑汁想出来一些产品或者解决方案的一些优势,而排除本土品牌的竞争,但笔者认为杯水车薪,如果想在华长期发展下去,不放弃这13亿人口的自动化市场,可以参考上述3点作为在华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