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裁员6000人,主要集中在工业自动化部门
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导者近日突然宣布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全球范围内将裁员6000人,其中数字化工业部门更是首当其冲,裁员人数达到了5600人之巨,仅德国本土就占据了2600个岗位。西门子,这个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享有盛誉的巨头,为何会走到裁员这一步?是市场的寒冬已经悄然降临,还是企业内部在酝酿面向未来的战略变革?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部门的困境呢?除了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的加剧等外部因素外,国产品牌的崛起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汇川、和利时等国产品牌,凭借着技术创新、成本优势和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策略,近年来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异军突起,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它们不仅在国内市场与西门子等外资品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还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逐渐成为了行业的新秀。
国产品牌的崛起,对西门子等传统外资品牌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国产品牌在价格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
另一方面,它们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也不断追赶,逐渐缩小了与外资品牌的技术差距。这种竞争态势的加剧,使得西门子等外资品牌在市场上的压力日益增大。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部门的业绩的挑战,与国产品牌的崛起有着密切的关系。国产品牌的崛起,不仅抢占了西门子的市场份额,还对其产品价格和利润空间造成了挤压。在这种情况下,西门子选择裁员也就不足为奇了。裁员是企业在面临市场压力时的一种常见应对方式,通过精简人员、降低成本,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虽然裁员会给员工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困扰,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必要的战略调整。
尽管短期内行业不景气,但多家权威机构均认为,工业自动化市场的长期趋势并未改变。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约192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4200亿美元,年均增速接近10%。这一数据足以说明,工业自动化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据公司内部透露,此次裁员岗位主要集中在传统生产制造领域,这是西门子在面对市场变化和技术革新时,做出的理性选择。传统生产制造领域,曾是西门子的骄傲和基石。但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下,这些领域的增长潜力已力不从心。西门子审时度势,或许决定不再与汇川等竞争对手在老产品上“卷”来“卷”去,而是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具潜力的数字化、软件开发、工业人工智能等方向。
在德国,西门子同时启动了约2000个岗位的招聘,这足以彰显其转型的决心和力度。通过“腾笼换鸟”,西门子正在优化人员结构,为未来的数字化业务蓄势待发。近年来,西门子一直在向“数字化方案提供商”转型,MindSphere工业物联网平台的发展、工业软件的大举投资,也是西门子搞了几百年,不可能一直玩老技术、老产品和不断产生的卷王对决的,未来才是西门子的方向。
作者:
工业人,从事芯片制造研究及相关工作。
2025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