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湾四国游 5
13 粉红清真寺
设拉子的莫克清真寺建于250年前,据说原来是一个富商按自己的喜好建的,所以与众不同。清真寺礼拜厅的朝向选择朝东,且在朝东的一面装有六扇高达三米多、各种图案的彩色玻璃窗。
沙漠气候,几乎每天都是大好晴天,每当清晨这些窗户就洒满阳光,而清真寺的侧墙是彩色瓷砖铺就的彩色墙壁,地面全部是用色泽鲜艳的波斯地毯覆盖。当阳光透过点缀红、蓝、绿等颜色的玻璃窗射入时,在彩色墙壁和地面的波斯地毯上就散布奇幻、五彩斑斓的色彩,随着光影的移动变幻,礼拜厅内空间的墙壁、地面分分秒秒都呈现出不同的梦幻色彩,人在其中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巨大的万花筒。
我们的行程安排是把粉红清真寺作为早上第一个参观景点,所以我们不到九点就进入清真寺,礼拜厅内还没有一个游客,所以我们的导游也说,粉红清真寺这样空旷他还是很少见到的。而且来得早,太阳光射进室内很深,显得整个屋子都五彩缤纷,而再晚一两个小时来,只有窗口边才射得进阳光,感觉就差多了。过了十一二点,太阳光移到南面,粉红清真寺的奇妙景色就不复存在了。
我们在粉红清真寺时,见到一群六个中国女孩,个个脸上挂满稚气,一问才知道是到伊朗留学的,刚来一两个月。
五彩斑斓的粉红清真寺
与刚来伊朗留学的中国小女孩在一起
我们在粉红清真寺(一)
我们在粉红清真寺(一)
我们在粉红清真寺(二)——太浪漫的时刻被团友抓拍了
看完了上面有关粉红清真寺的观感,欣赏了五张照片,我异想天开的想给粉红清真寺改个名字,因为粉红似乎也不是主色调,而是五彩缤纷的各种色调。是不是让设拉子与咱们七彩云南挂挂勾,叫它“七彩清真寺”吧!
我还想,这次到波斯湾四国游,一共去了八个清真寺,光伊朗就去了六个。论规模,粉红清真寺应该是最小的;论投资,它应该是最少的;论奢华程度,它应该是最简朴的;但对人们的印象,它可能是最难忘的、印象最深刻的,别人我不好说,起码我是这样想的。
所以,作为一个旅游景点,规模大、投资多、极尽奢华,是有可能吸引游客的;但像粉红清真寺这样地方小小的、房子矮矮的,只是在窗户上、墙壁上、地面上、朝向上做了点文章,有些地方可能破除了建清真寺的常规,但最终它取得了成功,赢得游客的青睐,太不容易了!
我也联想在离我家一公里的采莲河,河面只有三四十米宽,河边种了两排树,河中架了一座小木桥,这种景色太稀松平常了。但是,这座桥的颜色全部涂成大红,而两排树中,有不少是水杉。平时,这座红色小桥的倒影映在水面上就能吸引河两岸小区的人群欣赏拍照。到了每一年的深秋季节,比如十一月份以后,一排排水杉的树叶变成褐红色,这个时候水杉在水中的彩色倒影,再加上红色小桥在水中的倒影,的确有点看头。我的一位亲戚看了我们在采莲河的照片说:“这有点到欧洲小城镇的感觉”。采莲河的景色也吸引了好多市民从昆明市区赶过来欣赏、拍照,还有的带来塑料布,席地而坐,甚至带上的吃的,也就算一次“秋游”加一顿“野餐”吧,好不惬意!再往后,这里就变成网红打卡点了,卖小吃、卖小孩玩具的小贩都来了。
网红就这么简单,我们该不该好好总结一下采莲河这一段是怎么变成热点打卡地的呢?
昆明采莲河的红桥和深秋的水杉
14 亚兹德
亚兹德位于伊朗中部沙漠之中的一个山间盆地,著名的景点是聚礼清真寺(又称星期五清真寺)、阿米尔·恰赫马格广场、多莱特阿巴德花园等。城市处于沙漠边缘,灰黄的砖块和泥土筑成的建筑群看起来与沙漠非常协调,据说亚兹德有7000年的历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因地处沙漠,年降雨量少于100mm,夏天最高气温接近50℃。为抵御高温,城市中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风塔”,也就是在建筑物顶部用来通风降温的设计,故亚兹德又被称为“风塔之城”。所谓“风塔”,我想应该是像冶金炉后面建造的烟囱一样,起到使热空气往上排出从而让空气流动起来的原理,可使室内有风并降低温度。
在阿米尔恰赫马格广场旁的风塔
多莱特阿巴德花园的风塔是最高最漂亮的
自古以来,由于沙漠性气候的关系,水源十分珍贵,当地居民开发出一种地下水渠系统“坎儿井”,新疆的“坎儿井”据说就是跟伊朗学的。
坎儿井
多莱特阿巴德花园夏宫里的花窗
阿米尔恰赫马格广场是城市地标建筑,宏大壮观,广场端头的恰赫马格清真寺两个尖塔直指云天,两侧圆拱型建筑也很有特点。广场中心还有在沙漠地区很难想象的草地和喷泉。因为在广场我们为伊朗地接旅行社拍了一段视频,他们就请我们吃颇有特色的藏红花冰淇淋。一个伊朗老年妇女想和我们拍照合影,我们就请她坐下来,也拿了一个冰淇淋请她和我们一起吃。
亚兹德广场的清真寺、风塔、喷泉和绿地
一个伊朗老妇与我们的合影
此外,亚兹德的拜火庙、星期五清真寺都各具特色。拜火教是伊朗的主要宗教,拜火庙内供奉着据说从公元470年就开始燃烧的圣火;星期五清真寺建有伊朗最高的48米宣礼塔。
15 梅博德
梅博德是一座古老的小城,整座城市地处沙漠,成片的黄土泥坯建筑中夹杂着一些绿色。梅博德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而石榴城堡、鸽子塔、冰屋是游客必到访的三个景点。
石榴城堡的地基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是伊朗现存最古老的砖土结构建筑。城堡因地制宜呈现不规则的椭圆形,上下有多层,包括堡垒、瞭望塔等,登上城堡顶端,可以俯瞰整个梅博德城市景观。
石榴城堡
梅博德市景观
鸽子塔是一座塔形建筑,塔的内壁及几条放射形柱子的表面都设有凹进去的鸽子窝,鸽子窝的进口又突出一块门沿,似乎是便于鸽子进窝用的。鸽子窝的总数超过4000个,最多可容纳25000只鸽子栖息。因其特殊结构而冬暖夏凉,可为鸽子遮风挡雨和繁衍生息,而猛禽和蛇又进不来。修建鸽子塔的人从这里收集鸽子粪用作肥料、火药原料和皮革制造过程的原料。鸽子塔设计精巧、实用,确实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鸽子塔的外观
鸽子塔的内部
三百五十年前建的冰屋,就是当地人用来制作、储存冰块的地方。冰屋大门朝北,在大门外有两个水池,因冰屋东、南、西侧的墙体高且厚,可遮住水池上方冬日的阳光。水池浅、面积大,在寒冷的冬天夜晚可使池塘中放入的地下水冻结成冰,第二天可将大块冰分割成小冰块,然后搬到冰屋穹顶下的冰窖内储存。冰窖是一个倒圆锥形结构,体积巨大,冰块储存量很大,保温效果也好。等来年炎热的夏天来临之时,便可从冰窖中取出冰块解暑。
冰屋北侧门外的水池
倒圆锥形结构的冰窖
当我们置身于这片黄土泥坯建筑群中时,看到这些凝结古人聪明才智的设施,会不由得产生与古人、与历史对话的奇妙体验。
联想到元旦期间火热的哈尔滨冰雪旅游,最吸引人的是冰雪大世界的冰雪建筑作品。那里每年的用冰量是十多万立方米,由于所用的冰取自松花江,冰块厚度要在0.3米以上才能用。等松花江水结冰厚度达到0.3米再取冰并开始搭建冰雪建筑作品,时间就晚了。为使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开园时间提前并保证能在十二月中下旬开园,哈尔滨每年都会在采冰季挑选出一批冰块储存,这样在十二月初就可以提前进行冰雪大世界的施工了,待储存的冰块快用完时,松花江结冰的厚度就超过0.3米,新采的冰块就可以补充上来供后续施工。像2024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建设就使用了上一年度的10万立方米的存冰,将建成工期缩短了近一周左右,而提前开园将迎来更多的游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那哈尔滨这10万立方米的冰是存放在哪里呢?冰箱?放不下;冰库?有那么大吗?费用要花多少呢?中国人也是聪明的,我想至少不会比三百五十年前的伊朗梅博德人差嘛。看了报道,才知道原来哈尔滨人是这样储存冰块的:
当年要用的冰块(厚度是0.3米)采割结束后,采冰队就开始采0.5米厚的冰块存储,供下一届冰雪大世界施工时使用。以2023年存储的冰块量10万立方米计算,这大体相当于高度为5米的100米×200米见方这么大的体积。为了确保这些采自松花江的天然冰块能够长久保存,它采用了独特的保温技术。堆场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在地表和冰之间放置一个隔热层后再堆放冰块,堆完后用厚厚的绝热层盖在冰块上面,绝热层包括多层塑料布、草帘、保温棉、岩棉等保温材料,还要把四周都封严实了,以层层保温、隔绝外界热量和雨水。在这样避光隔热封闭的环境下,冰块在第二年的十二月份仍然保持在零度以下,从而能早一点供冰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投入施工。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储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