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Barbara Frei:用中国创新“反哺”全球
7天,9城,20多家客户与合作伙伴,1500多公里车程……
作为疫情暴发3年来施耐德电气最高管理层里来到中国的第一人,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负责人Barbara Frei向我们分享了她相当充实与忙碌的中国之行。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负责人Barbara Frei
“中国对我们来说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不仅仅是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业务单体体量最大的市场,还贡献了巨大的增长动力和创新力。”Barbara Frei表示,“此次中国之行给了我很多灵感,中国快速响应的速度和敏捷度让我印象深刻。”
正是出于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Barbara Frei来到中国伙伴的身边,并出席了施耐德电气中国研究院——自动化研发中心签约仪式与无锡基地20周年庆典,也为持续深耕中国、加码在华研发投入做出了明确表态。
在Barbara Frei看来,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世界市场转变为世界创新中心。随着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强,施耐德电气希望借力中国本土创新“反哺”全球创新。这不仅是在中国设立多研发中心的动因,也是在华战略持续升级的例证。
“我们将持续在中国研发、产品制造,形成规模化创新效应,向全球出口,这将是一个非常开放的过程。”Barbara Frei说得很坚定。
中国原创成全球爆款
中国本土创新“反哺”全球创新,是一个正在发生的趋势,也是在华深耕已久的全球巨头所希望抓住的契机。
早在十多年前就迎来中国区首位本土籍总裁的施耐德电气,是跨国企业在中国开启深度本土化的先行者。从原先把技术与产品卖到中国市场,到把制造工厂和供应链放在中国,再到如今越来越多地把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落地中国,在华外资的本土化战略有了更多维的含义。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持续强化“多中心(Multi-Hub)”战略布局,建立了集技术、研发、供应链、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中国中心(China Hub)。如今,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包括上海、深圳、西安、北京和即将落地在无锡的五大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超过2000人,获得专利2800多件。
7个月前,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中国研发中心——IA China Hub全新升级,旨在以本土研发应对本土需求,融合国际品质与本土创新,以中国速度助力构建弹性供应链,推动本土业务的可持续增长。今年11月,施耐德电气与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拟在无锡建立施耐德电气中国研究院——自动化研发中心,这也将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设立的第五大研发中心。自此,施耐德电气再度强化在华及全球产业布局,加速本地供应链建设,缩短创新与市场化的链条。无锡研发中心在带动当地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将为中国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的战略布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对于施耐德电气而言,中国本土创新“反哺”全球,包含两种情况。
一种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团队参与针对全球市场研发的全球项目;
另一种是中国团队基于本地市场需求而研发设计并生产的“原创”产品,受到海外市场的追捧,成为全球爆款,此类趋势也正显著增强。
一个生动的数据是,施耐德电气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和生产的一款变频器产品,近年来的出口增长超过100%。中国原创成为全球爆款的故事,正在越来越多地发生。
有市场才有投资的动力,有投资就能催生更大的创新竞争力。
“目前,施耐德电气每年将5%的营业收入用于研发,相关业务的增长表现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信心,未来我们将持续加码在华创新与研发”。Barbara Frei提出,面向未来,施耐德电气将在研发人员、测试设施以及生产等多方面加大创新与研发的投资力度。
与此同时,施耐德电气也在加大生产和供应链打造的持续投入,旨在进一步增强韧性,在中国具备更高的生产能力。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全球的供应链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不断加深的本地化,是施耐德电气应对需求新增以及环境迅速变化的绝佳方式。
Barbara Frei表示,如何增强供应链韧性成为了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对此,施耐德电气已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第一,推动生产制造本地化。
“在任何情况下,供应链都需要后备方案或者说冗余。”Barbara Frei解释说,冗余不只是生产环节,还在于采购环节,这是为什么施耐德电气坚持投资自身的制造能力——面向中国市场,施耐德电气提供的绝大部分产品均可在其20多家中国工厂生产。得益于供应链短、反应速度快的优势,在遇到需求变化和订单更改时,施耐德电气可以迅速调整以第一时间满足用户需求。
第二,上游供应链本地化。
“我们会在中国市场去选择本地化的供应商,目前施耐德电气的1600多家中国供应商可提供绝大部分的零部件和原材料采购,本地化采购率达到了90%以上。” Barbara Frei提出,为了更好地协助供应商成长,需要大量的投入与努力,帮助其提高供应能力,从而共同提升产品交付的质量与水平,进一步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
第三,决策本地化。
Barbara Frei表示,针对本地市场,施耐德电气更多地选择把决策权下放到更接近市场端的方向,让中国团队在市场层面上具备更多的决策权。在工业战略、精益生产、质量、体系保证、规划、安全体系等方面,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具备完整的团队和充分的自主权,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本地团队能及时地做出反馈。
为绿色低碳定制方案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需求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Barbara Frei指出,过去客户的需求更像是“交易型流程”,即施耐德电气提供产品并交付给客户,流程就结束了。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企业需求更多地聚焦于整套解决方案的“集成化交付”。施耐德电气先为企业提供咨询,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转型升级路线图,最终提供相应软件解决方案、硬件解决方案,从而让目标逐一落地。
Barbara Frei认为,中国作为制造强国,在工业转型中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针对劳动力短缺等常见情形,企业需要自动化转型,包括流程自动化以及基于数据的流程优化,“这个趋势不仅会在未来持续,而且会不断地加速”。
与此同时,在协助客户减碳、实现“双碳”及可持续目标的过程中,在全球范围内,超过80%的二氧化碳排放均与能源有关,而且能源浪费率超过60%,在工业领域,企业需要逐步提升效率、可靠性和生产力,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轻松应对市场变化并满足客户需求。
基于气候变化与上述提及的客户需求变化,作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当下的两大关注点分别是,第一,持续的电气化,从而有效减少能源能耗。第二,持续的数字化,通过一系列软件、硬件解决方案,实现产业链设计、建造、运营到维护的协同管理与全程优化。也就是说,电气化与数字化是关键动力,更是推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工业绿色和智能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
Barbara Frei解释说,在电气化方面,电能是当前最高效的能源与实现零碳排放的最佳载体。全球能源结构正在从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型,以往单向流动的传统刚性电力能源系统也在向产消互补、多能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变。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力发电、太阳能等等,这一领域的相关业务正在中国蓬勃发展。
数据显示,未来对于电气化能源需求的增速将是其他能源形式需求的两倍以上;全球70%新增的能源都将以可再生能源的形式出现。
在数字化方面,以软件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则是当前最佳的减碳工具。数字化技术正在融入应用场景,实现对产品和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可视、可管、可控、可用”,在推动客户数字化价值落地的同时实现全程减碳。以新能源领域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为例,现阶段的新能源是不够稳定的,在风力较大的时候或者太阳较大的时候会产生波动,从而产生波峰和波谷,这就需要借助数字化和软件的能力来进行削峰填谷,安全、稳定、经济地引入新能源。
“我们不仅要在流程中获得数据,更要获得外部数据,比如建筑管理的能源数据。基于数据统筹,我们还可以快速做出商业决策。”Barbara Frei表示,同时还会使用到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比如通过AI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辅助决策,决定开启、关闭时间以及在能源供应较稳定的情况下延长新能源的使用时间。
总体来说,电气化和数字化有助于获取用于优化业务流程与决策的诸多数据。在工业领域,数字化更是提升工艺流程、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率的绝佳利器。企业很多的数据发生在自动化层,在传统自动化与信息化阶段,电气系统、自动化往往是分开的,信息化系统也自有一套架构。这些子系统之间,形成了彼此独立的数据孤岛。当下,在仿真及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自动化项目从设计至投产的时间被大幅缩短。同时结合软件在工业开发中逐步增长的比例,拥有高度复用性、一致性、重构性的软件平台将实现秒级甚至毫秒级的产线调整,大大提升工业效率。
为生态发展赋能助力
施耐德电气正在大力推动传统的专有自动化系统向以软件为中心的开放自动化转型。通过施耐德电气开放自动化平台,能更好地赋能客户,帮助客户去做分析、决策,更轻松自如地掌控设备,提升业务绩效,对业务实际结果负责,对绿色可持续未来负责。施耐德电气将通过开放的、以软件为中心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引领自动化领域的颠覆性变革,以覆盖企业产品与生产全生命周期,从咨询到落地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工业企业加速迈向开放、高效、韧性、以人为本、可持续的未来工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成为企业榜样,发挥引领作用,如向客户展示施耐德电气无锡基地切实地将向客户推广的产品,融入到自身的生产中,从而实现绿色智能制造,这也能很好地解释了无锡工厂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背后的原因。” Barbara Frei说,施耐德电气希望做前行者,把自身作为一个榜样展示给客户。
打造多元包容环境
作为施耐德电气高管中少数的女性成员,Barbara Frei还提出,面对挑战的时候,企业更加需要的是多元化的团队,以保持灵活性。多元化意味着不仅仅需要女性领导力,还需要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能力级别的、不同国家的人才。施耐德电气本身就是可持续的长期践行者,为此,他们正在致力于为全球12.8万名员工打造兼具多元、平等和包容的工作环境,并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提出,到2025年,女性比例在新员工、一线经理、高管团队中将分别达到50%、40%、30%。
目前,在中国区,整体的女性员工比例达到40%,总监及以上级别管理岗位的女性占比也达36%。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委员会已经实现了一个里程碑——拥有7名女性,占比超过40%。而在10年前,仅有1名女性全球执行委员。